眼下,正是春笋采挖的时节,在道县洪塘营瑶族乡大洞田村的深山里,一颗颗春笋破土而出,长势喜人。村民们趁着农闲,上山采挖春笋,再由村合作社集中收购加工制作销往各地,让村民在家门口实现了增收致富。
一大早,大洞田村村民吴昌胜就拿上锄头,与家人前往上山挖笋。用锄头刨开竹笋周围的泥土,再撬开竹笋底部,一颗硕大的春笋就被挖了出来。他们手法娴熟地将笋衣剥掉,再把白嫩的笋肉小心地放进背篓里。
“这个是我们瑶山里面的土特产,这叫大楠竹笋,生的(口感)又脆又甜,但放不了多久,不能存放;烤干以后,放很久都不要紧,吃了又香又脆,比生的还有口感些。”大洞田村村民吴昌胜介绍道。
今年78岁的吴昌胜采挖完春笋回家后,便立马联系了村里的合作社,由合作社的人上门把新挖的竹笋全部收购走。
“我一个电话打给合作社的,那些负责人就到家里来称,在家就收去了,我现在这么老的了还能赚得到100多块钱一天。”大洞田村村民吴昌胜喜悦地说道。
洪塘营瑶族乡森林覆盖率高、土壤肥沃,长出来的笋笋体肥大、美味爽口,深受民众喜爱。为了更好地保存并享用大自然的馈赠,瑶源合作社沿袭笋干加工传统技艺,将新鲜的竹笋制成笋干。在合作社里,工作人员正把收来的春笋用水洗净,放入锅中焯水,最后用流动水浸泡,去除竹笋里的苦味和涩味。在浸泡八小时以后,把笋捞出,沥干水分,用刀切开摆放在烘干网上,放入烘干机内,利用热量把笋烘干,等到笋片的水分蒸发到一定程度就可以收集起来了。
“为了烤得更加均匀,在烘烤期间还要竹笋翻过来烤,你看这个就是都烤好了的,能达到这种程度,我们就算是成品了。”大洞田村瑶源合作社负责人盘子华介绍道。
今年以来,大洞田村村民盘子华和几个村民通过实行抱团共谋发展策略,采取“公司+合作社+农户”的模式成立了瑶源合作社,充分利用瑶乡独特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,因地制宜发展瑶乡特色产业,开展“一社多业”的经济形态,基本形成了竹笋、茶叶、药材等主导产业,在带动了村民就业的同时也让山中“珍品”走出大山。
“目前我们合作社,在做茶叶和笋干这两个项目,每天都有百多个人,在挖笋子。因为这个是季节性的,过了这段时间,我们还会做其它的项目,比如说瑶药、养土猪、土鸡,我们统一收购起来,统一标准,把它卖出钱来,把它销到全国各地去,希望带动全村的村民共同致富、共同富裕。”大洞田村瑶源合作社负责人盘子华说道。
来源:道县融媒体中心
作者:程欢 齐梦
编辑:义婷
本文为道县新闻网原创文章,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。
本文链接:https://daoxian.rednet.cn/content/646748/65/12584055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