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

我县在创先争优中推进粮食产业科学发展

作者:黄长旺 欧胜军 编辑:redcloud 2012-07-26 16:25:20
时刻新闻
—分享—

  我县把各级党组织创先争优活动激发出来的创造活力,及时引导到做大做强粮食产业中来,取得了明显成效。2011年,全县粮食播种面积111.95万亩,总产40.54万吨,被评为“湖南省粮食生产标兵县”。

  一、多形式做强粮食产业规模。一是加快土地流转。按照“自愿、有偿”的原则,采取代耕、互换、承包、转让、租赁等形式,引导农民对耕地进行合理流转,推进粮食生产规模化经营。据统计,2011年全县水田流转面积达12.7万亩,涌现出20亩以上的粮食生产大户3450户,其中100亩以上的41户。二是遏制耕地抛荒。通过建立耕地管理台账,设立耕地抛荒举报电话,实行责任追究制等,全县稻田抛荒现象得到有效遏制。同时,加大水稻“双改单”现象的治理力度,全年扩种双季稻2.6万余亩。三是高产创建示范。按照“以点带面,点面结合”的工作思路,全县共举办水稻高产创建示范点28个,通过推广测土配方施肥、专业化病虫防治等先进适用技术,示范效果明显,亩均产量高出全县平均水平45公斤以上。四是扩种优质稻。通过引进龙头企业发展订单生产等,加快了优质稻产业发展,增加了农民收入。2011年,全县种植高档优质稻38万余亩,每亩可为农民多增收200多元。

  二、多渠道完善粮食生产基础。一是完善农田基础设施。今年来,全县完成了西源、大路坝、新花园等3座小(一)型水库除险加固;实施了259口骨干山塘维修、清淤;实施审章塘和祥霖铺片沟渠疏浚项目,完成寿雁唐家片小农水项目;完成柑子园把截大洞5700亩、实施蚣坝镇金鸡洞9400亩中低产田改造项目;建成了柑子园五福片6000亩标准烟田,改善了粮食生产条件。二是加强基本农田保护。通过建立健全基本农田责任制、公示制、使用制、占补平衡制、档案管理制、防范查处制等一系列规章制度,我县连续10年来实现耕地占补平衡,被评为全国基本农田保护先进单位、全省基本农田保护示范县。三是拓宽粮食流通渠道。为确保农民生产粮食销出去、销得好,坚持一手抓协调农企关系,督促农企双方履行订单合约,让粮农吃上“定心丸”;一手抓拓宽购销渠道,积极引导金穗粮油、爱莲米业、谷源米业等粮食加工企业,采取自主收购、上门收购、委托收购等多种办法,主动进村入户收购。同时,还注重抓储粮保粮,完成了梅花一期2.5万吨省级粮食仓储主体工程建设;新建了5000口科技储粮小粮仓。

  三、多举措推进粮食产业发展。一是强化政策拉动。充分利用县电视台、道县新闻网、县政府网等新闻媒介,加大了惠农政策宣传力度,及时、足额发放惠农补贴资金2.5亿元,其中发放种粮补贴资金5542.9万元,提高了农民种粮积极性。同时,积极开展水稻保险,增强抵御自然风险能力。二是强化组织推动。成立了由县长任组长的粮食生产领导小组,负责全县粮食生产的组织、协调和督促检查等工作。制定下发了《关于道县2011年发展粮食生产的实施意见》和《道县2011粮食生产考核奖惩办法》等文件,把发展粮食生产列入各乡镇场年终目标管理考核内容,年终进行考核评分,凡得分排名后3名的乡镇场,对乡镇场长和分管领导实行一票否决和末位淘汰制,凡60分以下的乡镇场为后进单位,给予黄牌警告。三是强化服务促动。县财政积极整合涉农资金,下拨1160万元资金扶持粮食生产;县农业部门积极开展了水稻良种直销,选择适合全县种植的陆两优996等22个优良品种作为主推品种,提高了水稻良种覆盖率;县农机部门认真落实农机具购置补贴政策,提高水稻农机化水平,2011年,全县水稻机械化率达85.4%,同比提高22.6%,减轻了粮农劳动强度,提高了粮农收入。(道县县委创先争优活动办 黄长旺 欧胜军)

作者:黄长旺 欧胜军

编辑:redcloud

阅读下一篇

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道县新闻网首页